暗夜惊昙
——告诉您一个不一样的大隋王朝
◎杜吉民
陈后主身边的宦官与亲信内外勾结,朋比为奸,援引宗属亲戚,横行不法,卖官鬻爵,贿赂公行,就连朝廷赏罚的命令,也出于宫掖。外朝大臣有不顺从他们的,就寻找机会加以陷害。于是,孔贵嫔、张贵妃的权势炙手可热,执掌朝政的公卿大臣竞相奉承依附。
都官尚书孔范与孔贵嫔结拜为兄妹,他们一个成了皇帝的干内兄,一个在朝中有了依靠。更离谱的是两人在朝中胡作非为,暗自相亲,人们非议颇多。陈后主厌恶听到别人说自己犯有过失的奏言,所以他做错了事,孔范就揣摩他的心思设法为他开脱,并称颂赞美他的英明,因此后主对孔范宠信有加,言听计从。百官大臣有敢于直言进谏者,孔范都要强加罪名,然后将他斥逐出朝。
中书舍人施文庆读书颇多,陈后主在东宫时他曾在东宫任职,是陈后主的老熟人。他聪明敏慧,记忆力强,通宵熟谙吏治政务,能心算口占,随时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,故此深得后主的宠幸。施文庆又向后主推荐了与他交好的沈客卿、阳惠朗、徐哲、暨慧景等人,说他们有担任官员的才干,陈后主都给予提拔重用,并任命沈客卿为中书舍人。沈客卿能言善辩,懂得朝廷礼仪,陈后主见他机灵,就让他兼掌中书省金帛局。按照旧制,军人、官吏都不征收入市关税。陈后主由于大修宫室,又极尽豪华富丽,因此府库空虚,财用枯竭,再要进行修建,就没钱支付了。沈客卿上奏请求不管官吏还是平民,都得缴纳入市关税,而且还请求增加征收数额。陈后主见这伙人真能干事,聚财有方,就任命阳惠朗为太市令,暨慧景为尚书金、仓都令史,沈客卿总领负责,这伙人把持了南陈的财政。阳、暨二人本是小吏出身,考核文簿丝毫不差,但都不识为政之大体,督查苛刻繁琐,聚财从不满足,不仅百姓怨声载道,官吏也是叫苦连天。但每年所得收入,超过正常数额几十倍。陈后主非常高兴,愈加感到施文庆有知人之明,特别受到亲信倚重,把大小事情都交给他处理。施文庆一伙人转相荐引,成为达官贵人的多达五十余人。
孔范自以为有文武全才,朝中无人能比。曾神态自若地对陈后主说:
“朝廷外那些带兵的都是行伍出身,只有匹夫之勇。至于运筹帷幄,岂是他们所能知晓的?”
陈后主以此向施文庆征询意见,施文庆因为惧怕孔范的权势,就随声附和;中书舍人司马申也表示赞成孔范的见解。自此以后,将帅如果稍有过失,就立即剥夺他们的军队,分配给文职官员,把被夺取权力的将军的部曲分配给孔范和蔡征。这样以来,文臣武将都离心离德、人心涣散。
第二十七章 风起云涌三国杀 剑拔弩张一触发
道衡吊唁
薛道衡是著名的文学家,也是文帝的近臣。他的诗作在文化气息浓郁的江南十分受推崇,每当新作发表,江南文士都争相传阅,大有“洛阳纸贵”之势。陈宣帝驾崩后,隋文帝为了稳住南陈,全力对付北方的突厥,避免两线作战,在撤出江淮驻军的基础上,决定让大隋的文胆薛道衡到南陈吊唁,以示友好。临行前,隋文帝把薛道衡召入宫中,做一长谈,面授机宜。问薛道衡有什么打算,薛道衡奏道:
“江南不过蕞尔一隅,本应属我大隋,却偏隅已久,近三百年了,实在是永嘉之乱的后果啊。永嘉之后,华夏分崩离析,刘、石、符、姚、慕容、赫连之辈妄窃名号,骤兴骤灭。北魏、东西魏胸无大志,到北周、北齐时,两国以互相兼并对方为能事,江南这颗明珠得以长期遗失化外。现如今圣上上应天命,下应群臣百姓期待,统一九州,岂容区区南陈小国久在天网之外?臣现在奉命出使陈国,必定痛责之,使之对我朝称藩。” (待续六十四)